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Fiddle-back waist, Beveled waist , 與仿制品們

前言︰


說到這事兒,一直以來其實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這兩個工藝,都是號稱「Bespoke專利」,原因很簡單,就是非常難做,不是一般人做得出來,目前純手工能做出Fiddle-back waist或Beveled waist的鞋匠,在英國也不超過二十人。然而,何解成鞋市場上目前有一堆號稱是Fiddle-back waist的東西出現呢?其實始作俑者,還是得提到Gaziano & Girling與John Lobb Paris。


甚麼是Fiddle-back waist,與Beveled waist?


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,其實當初而言都是指一種在延條上做手腳的工藝,兩者的分別大概只有Fiddle-back waist是尖的,而Beveled waist是比較平或帶圓的。至於他們到底在延條上做了甚麼樣的手腳呢?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︰



這個是一般手縫延條結構的鞋子內部圖解,自鞋跟右方起那段用縫線縫起來的部份,也就是我們稱之為延條的部份,而圖上這種的鞋腰,是一般的、普通的,也就是我們稱之為「Square waist」的鞋腰。

而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在做時候,會把延條往內移約大半寸,然後變成這樣︰


簡單來講,就是把鞋腰的部份結弄細了。是的,講起來的確就是那麼簡單,但做起來可不一樣。
最麻煩的地方其實並不是延條的部份,而是縫外底的時候。因為做這種樣式的鞋腰,把鞋腰往內移的目的,不單純是令鞋腰看起來瘦,而且更是在隱藏鞋腰部份的邊條,再加上鞋腰部份的延條被內移得厲害,外底便不好縫了,只可以一針一線地暗縫,而且縫線之間的針距也會相對比較寬,因為太難縫了!而且,也因為縫線之間的針距增加了,鞋腰處的強度是會相對地降低的。



那麼,大大增加了製作難度,又降低了鞋腰的強度,換來的到底是甚麼呢?我想你們也能猜到了,就是美觀。讓我用圖片來做說明吧︰




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鞋腰部份的鞋邊,被非常完美地隱藏起來了,乃至在站著的時候,根本不會看到鞋的邊條。那是舊時人追求優雅的方式,鞋邊做得愈細、愈精緻,鞋身的曲線做得愈玲瓏浮凸,那就愈優雅。

與此同時,由於鞋腰收得比較進去,因此鞋面對於足弓處的包覆性也會比較好,對於足弓的支撐,也是比Square 來得好上很多。而這個支撐,是你穿上鞋子後,馬上就能體會到的。

而且,有不少人誤會這個工藝腳寬的人就不能做。可是根據我的認知有好些有扁平足的同好,都能做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,因為這個收窄,並不影響人腳的穿著,反而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更良好的包覆感加上鞋內對足弓的支撐,會讓扁平足的朋友更感舒適。比方說我朋友長著這樣的腳,卻能穿著Fiddle-back waist的鞋子,腳看起來還很修長︰




而且既然鞋腰能做了,自然也就有工匠將其擴至全鞋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「Blind waist」。下圖是一些Bespoke shoes的樣本︰





看起來就好像是Blake結構一樣,看不到邊條,可是這種方式做出來的鞋卻可以多次換底,可以說是完美地解決了Blake結構無法多次換底,以及延條結構(手縫延條、固特異等)邊條明顯的問題。而理所當然地,高製作難度,是必需的代價。

被錯認的象徵


是的,我上面所說的才是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的最精妙的部份,而一般被強調的、一眼屌的,也就是我們說不懂行的人也看得出來的東西,卻被一些缺德商人還有裝逼達人被強調成「本體」了。

首先,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張圖︰



大家應該有看到鞋腰中間拱起的部份,也就是外觀性最明顯的部份。前面的Beveled waist,是圓拱的,而後者Fiddle-back waist則是呈三角貌。這部份坦白講,只有在手縫的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上才有真正的功能性。

如前文所提及,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鞋腰的強度是相對較低的,因為其延條內移了,以至受力面積比較小,加上縫線之間針距比較大,而造成了這個問題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當初的鞋匠就想到了在鞋腰部份的加固結構上做手腳,也就是下圖中間那塊黑黑的東西︰

我一般都戲稱那東西是「底大杠」



一般而言,做Square waist的鞋子,只要把那塊「底大杠」放上去,就完事了。


但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。是那到底他們會怎麼做呢?讓我用Fiddle-back waist來做個例子,手縫的Fiddle-back waist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︰

首先要把「底大杠」,又或者有人叫「龍骨」的東西放上去︰



之後先用膠水黏好固定,再用人手把它給削成三角狀︰






最後,縫上外底,那個最為人熟知的形狀就跑出來了︰





Beveled waist的做法也是類似,只是其形狀是圓拱形的,而不是三角。那麼這樣做的意義是甚麼呢?其實就是因為這種形狀的受力能力相對比較強,可以補足一下因為做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而失去了的強度。

但是,並不代表有這樣的一個形狀的,就是Fiddle-back waist或Beveled waist,舉個例子,George Cleverley的Anthony Cleverley系列的鞋腰,也有做這樣的一個「底大杠」,可是他們的鞋子,卻並沒有做Fiddle-back waist或Beveled waist。


木釘的Fiddle-back waist


鞋腰上加上木釘去固定,而不用縫線,這樣的結構,最早出現於何時,已不可考。但是這樣的結構在中世紀是一度流行於中、東歐一帶的,而現在奧匈地區的不少鞋匠,也仍保留了這種製鞋的方式(甚至全鞋木釘固定)。在世界的另一邊,美國。他們的工作靴也牛仔靴,鞋腰的部份也時常使用木釘去固定。

而在追求尖翹、頭尖、掌寬、腰細、屁股大這樣的一個美學追求的西部牛仔靴,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的出現也是非常合理。然而,在強度與製作難度上的不足,令使用縫線縫製的Fiddle-back waist與Beveled waist並不適合用於有高強度運動需求的牛仔靴之上。

因此,他們使用了一種製作更便利、強度更高的方式去製作,也就是使用木釘。




當然,有所得也有所失,用木釘的代價,自然就是做出來的東西鞋底不那麼美觀。但如果有興趣的同好,可以看看意大利Bestetti shoes,製作牛仔靴起家的Bestetti,即使現在已經幾乎全面改成全手縫,並以製作Dress shoes & boots為主業,然而木釘式Beveled waist這選項,依然是可選的。


而我印象中,Septieme Largeur 也有部份鞋款是使用木釘式Fiddle-back waist的。


自John Lobb Paris與Gaziano & Girling以後,雨後春筍的「偽」Beveled waist與Fiddle-back waist


率先引入Beveled waist 進入成鞋產線的鞋廠,如果我沒記錯,應該是John Lobb。



而第一個引入Fiddle-back waist至成鞋產線內的,應數Gaziano & Girling。


之後,隨其腳步而大肆標榜「Fiddle-back waist」、「Beveled waist」的鞋廠不計其數,Cheaney、Alfred Sargent、Enzo Bonafe等等等等。隨後,當然中港台也有好一群一知半解的裝逼分子去強調這個東西多難做、多有逼格、多有品味、多麼優雅 ......

這些「命題」都是成立的,前題是「要是那是純手縫的話」

然而,這些做在成鞋上的「Fiddle-back waist」、「Beveled waist」,都只是「仿」其外型做出來的,而不是真正的「Fiddle-back waist」、「Beveled waist」。換而言之,你可以說他們是「偽」,也不為過。

因為延條內移後,是沒有辦法用固特異機器(Goodyear)去車縫大底的,所以他們想出了一個取巧的方式,也就是在縫好之後,再用打磨的、用敲的,把延條給弄進去。而這種東西也只有在外觀上與真正的「Fiddle-back waist」、「Beveled waist」有相似之處,從結構上看,那是「壓根完全不一樣」的東西,根本沒有任何製作難度...


而即使外觀上有相似之處,基於他們的「底大杠」是模具化的,不是用人手削出來的,而且延條部份也只是用敲的敲進去,根本沒有進去進得徹底。於是在細膩度上、修飾效果上、乃至於對足弓的支撐上,效果都是差一大截。

比方說下面兩張圖片,就是來自Gaziano & Girling的成鞋,分別是Deco Range跟Benchmade︰




再來看看下面這雙Gaziano & Girling的Bespoke sample︰


還有奧山大的Bespoke sample︰


不論是收窄的幅度、形狀的細膩度都是有著明顯的差異,更不用提那結構上的根本差別了。

而我也很直截了當地告訴大家,這種高難度的工藝,目前全世界你不會找到任何一家批量生產的成鞋會做,全都是「仿」的「偽」品,而不是真正的「Fiddle-back waist」、「Beveled waist」。要是把這些「偽」的東西標榜為「高難度」的「工藝」象徵,這樣去取巧言辭,恐怕是相當不妥的。

當然,會說這種言辭的人基本上都是零售商或是裝逼達人。而他們也永遠不會告訴你甚麼是真正的好東西,或許,連他們自己都不懂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